香港原蜜 | 佘焯成

小小的蜜蜂,在大眾眼中可能具有攻擊性,未必人人喜愛。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八十後佘焯成(Lancelot),卻對蜜蜂懷有特別感情;過去因工作壓力曾令腸胃變差,無意間驅使他踏上尋蜂之旅,從而燃點起對養蜂的興趣。終在2018年不單成為年輕養蜂人,創立品牌「香港原蜜」,出品原蜜(Raw Honey)同時,更積極推動城市養蜂及其他教育導賞工作,為生態保育出一分力。
Text / Jamie Tsang Photo/Cheung Chin Yui


獨居蜂屋讓獨居蜂鑽入竹筒內或孔隙內,築巢、產卵,繁衍下一代。

新一代年輕養蜂人
三十出頭的Lancelot,原本在大學主修數學,畢業後沒按常規成為學校老師,卻當上補習先生。後來因為壓力過大令腸胃變差,至三年前,朋友介紹他吃原蜜養胃。然而市面上甚少有此類蜂蜜出售,要購買便需尋找本地蜂場,因緣際會下,他認識了養蜂30多年的葉偉強師傅。吃了數個月後,腸胃問題漸見好轉,也跟葉師傅稔熟了,令他開始對蜜蜂產生興趣。「聽葉師傅解說許多,發現原來蜜蜂也不是那麽恐佈。我又在網上研讀有關蜜蜂的資料,才知道全球蜜蜂的數量減少了,部份蜜蜂更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,而香港真的沒有很多原蜜出品。基於這些原因,我想到推廣蜜蜂的重要性。」

約在2018年尾,他決心放棄本業,跟葉師傅拜師學習,全身投入養蜂行列。葉師傅更願意借出一些地方讓他養蜂,免卻了尋找地方及「捱貴租」的煩惱,同時,他亦積極與友人製作網站,創立品牌「香港原蜜」,抱持三大理念——推廣「城市養蜂」的概念;其次是出品原蜜,將優質蜂蜜推介給大眾;最後,是讓大眾懂得品蜜。

蜜蜂面臨危機
在未談到原蜜之前,Lancelot特別提到香港大眾對蜜蜂的認知是少之又少。「受到一種名為CCD(Colony Collapse Disorder)的病毒影響,現在蜂的全球數量減少了。在2006年左右,美國曾經出現蜂場有蜂窩約有一半蜜蜂不見了,然而蜂窩附近的地上並沒有蜂屍,那年美國便首次將這現象命名為CCD。最近有科學家更一致肯定,那是因為類尼古丁農藥引致的問題,這種病毒會令蜜蜂無緣故地消失了。上年,法國已立法禁止使用該種農藥。」

網上資料顯示,從1971年至2006年期間,美國野生蜜蜂的數目已大幅下降,至今更差不多面臨消失。2017年,美國政府更將熊蜂列為瀕危物種。有專家指,蜜蜂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,例如在美國,蜜蜂飛越當地中北部及加拿大部份地區,幫助蕃茄、蔓越莓和辣椒等農作物傳遞花粉。蜂群的大規模消失,會造成蜜蜂生態的嚴重崩解。近年,世界各地開始泛起蜜蜂保育概念,當中包括「城市養蜂」(Urban Beekeeping),指的是在城區中放置不同蜂箱。Lancelot說,外國差不多每個地方也有這類蜂箱,於日本銀座及法國的歌劇院中,便可發現蜂箱「足跡」。

要在香港推行「城市養蜂」,先要解決技術上和市民認知問題。「在香港也曾有人做過城市養蜂,但當中難免會遇到不少問題。如果你在市區的池塘中放養青蛙,也會有人投訴,更何況是蜜蜂?香港市民對蜜蜂的認知不多,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們將蜜蜂和黃蜂也分不清。」

除了蜜蜂會傳播花粉,還有一種叫獨居蜂。一般人較熟知的蜜蜂是社會性群居的昆蟲,然而世界上約有九成的蜂類都是獨居蜂,包括壁蜂、切葉蜂及隧蜂等。獨居蜂有此名,原因是因為會自己會挖洞居住,不會群居和釀蜜,也沒有蜂后和工蜂的分級;由母蜂將食物儲存好,把卵生在洞裡,將洞塞滿花粉及花蜜便會離開。根據資料顯示,他們的授粉效率比蜜蜂高,一隻紅色壁蜂約可抵120隻蜜蜂;而若不是主動抓牠們,牠們是不具有攻擊性。

Lancelot希望,能將「城市養蜂」的理念擴展至學界。今年2月,他起動名為「香港.城市養蜂.200」的計劃,提倡客人購買指定原蜜,其中10元會捐給該計劃;當集齊200位捐款者後,便會捐贈一個「獨居蜂屋」(Bee Hotel) 予香港其中一間學校。獨居蜂屋的作用,是讓獨居蜂鑽入竹筒內或孔隙內,然後而築巢、產卵,繁衍下一代。此舉有助可持續發展,也可於學界開展自然教育。另一方面,雖現時受疫情影響導賞教學的進行,但在此之前,他仍不斷投入推動「親子尋蜂之旅」,透過認識香港的養蜂場,了解本地各種蜜源植物及蜜蜂在大自然的角色。

近年蜜蜂數目銳減,部份蜜蜂更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

支持本土農業
除了推動工作,出品原蜜是Lancelot成為養蜂人的其中一個最大心願。「原蜜」是直接從蜂巢提取的蜜糖,製作期間不加入任何額外加工程序,所以被喻為最有營養的蜂蜜。「在超市買到的蜂蜜為了保持其穩定性,需要經過加工加熱,令到看上去每件貨品的品質沒有差異性,十分一致,卻又因此而流失了當中的酵素與抗氧成份。很多人都不知道甚麽是原蜜,原蜜是真正由蜜蜂採來,沒經加工,不含農藥及其他化學添加物。每一樽的顏色、品質未必一致,而且產量不多,所以超市很難看到這一類蜂蜜。」

當今流行的健康飲食潮流,令原蜜在某程度上亦切合當代的環保概念。一來沒有農藥及抗生素打造產品,二來推崇 “from farm to table”的流行文化,直接支持本土農業。三十出頭的他克服了被蜂螫的恐懼,願意投身這一行,也令養蜂行業得以傳承。


蜂場出品的原蜜「鴨腳木森林蜜」,是100%香港製造

品蜜發展蜂蜜文化 望進深反思
現時,品牌出品兩種蜂蜜,分別是美國花旗蔘蜜和頂級鴨腳木森林蜜。他直言,世界上的蜂蜜如佳釀般千變萬化,去品嚐蜂蜜,是一門讓人值得了解的有趣學問。

「我想告訴大家,吃原蜜是為了健康,然而每個原蜜產品均有獨特的顏色、香氣和味道。美國有開辦專門學習品蜜的課程,我顯然所知的是皮毛,但也希望品牌能成為一個橋樑,讓大家知道有品蜜這回事。品蜜如同品味紅酒、咖啡和朱古力般。人們常提到精品咖啡,在蜂蜜也可被說成是精品蜂蜜。在不同的地方,同一款的荔枝蜜也有不同特色,顏色上也有些微分別;就算是同一棵的龍眼樹,也有不同品種。」他再表示,當品蜜成為飲食時尚時,直接或間接讓更多人對蜜蜂有更多認知,從而關注環境污染及城市化對蜂所造成的傷害,引發每個人對環境保育作出反思。


蜜蜂對地球的重要性

愛恩斯坦有句名言:「如果蜜蜂消失了,人類就會滅亡。」蜜蜂是一個地方生態污染的指標,研究數據上,在人類的食物中,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農作物,或70%以上的食物量,需要仰賴蜜蜂授粉才能有收成。故此,如果蜜蜂消失,人類可能要面臨糧食短缺、食物價格上升的後果。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資料顯示,濫用農藥導致蜜蜂數量急劇下降,果園現需依賴昂貴的人工授粉。在香港,亦因為城市化的關係,蜜蜂沒有合適的生存環境下,致令到牠們的數量減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