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一天一天地衰老下去,生態發展越見有危機,「可持續發展」這個議題成了近年大眾關注的熱話。畢業後曾於製造業工作多年的Anita,6年前毅然開創設計科技公司The Collective,曾創作過不同項目;其後因個人對於大自然和小動物的熱愛,更成立了A.L.A.N這平台,打造不同的數碼互動體驗裝置,以不一樣的科技藝術空間,提升大眾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認知。
Text / Jamie Tsang Photo / Sam Kwong
科技與設計的再思
商科出身的Anita,在大學的master degree是修讀Design Strategy,此乃設計策略的學科,教人如何將Design Thinking融入生活和做生意的模式,從設計角度去解決問題。常有人將藝術家與設計師混為一談,但她卻認為,設計不同於藝術,當作為一個設計師時,往往是要去解決一個問題,而非純為表達自己。
「如果所有人想的東西都是一樣,我們便永遠沒有進步;但人很多時都會活在comfort zone,便容易怠慢了。Design Thinking所說的核心,就是如何創造一些物件來衝擊想法,再跳出框框。」自大學畢業後,在廣告公司工作過,又曾幫助爸爸打埋家族製造業生意長達12年,這段時間的她曾面對很多衝擊。「傳統的營運模式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,只像一條食物鏈般,一層一層去搾壓。」有感香港傳統的營運模式不理想,比如人們要OT才叫好員工,她想到要跳出comfort zone,才是工作王道。
自6年前,她成立了數碼科技製作公司The Collective,初期主力動畫製作和拍攝影片,及後卻改變方針。「現在的科技,容許我們做許多互動元素,在大概一年半前,我們將business model轉移,不再專注於動畫及拍片,而是擴大至製作較為互動的體驗裝置,做一些digital art。我們的名字” Collective”,就是主張與不同的設計師和design house聯乘,創製獨特的產品或裝置。」
新互動體驗 為環保出力
數碼藝術的互動體驗並不是新鮮事, The Collective本身是一間以牟利為主導的商業公司,但Anita想為環境保育出一分力,希望做到更多「非牟利」的事,便由現有的公司出發,再思考科技與藝術的前路。在去年,她開設了非牟利平台A.L.A.N,字母蘊含著”Artists who Love Animals and Nature”之意;透過這個平台,集合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和藝術家,一起為地球做點事。
「我發覺原來香港甚至外國的設計師都有種使命感,想為環境或動物去發聲,我希望透過科技和藝術,令到關注環境和愛護動物可以容易讓大眾吸收。A.L.A.N是透過藝術和科技的結合,以推動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為目的的藝術裝置,營利不是首要考慮條件。在香港甚至海外,這類製作公司少之又少。用藝術去推廣環境保護的很多,但拼以科技和藝術的互動裝置,卻不多見。」
透過與不同的設計師和媒介合作,帶出別出心裁的互動藝術裝置,讓共眾引起共鳴。今年二月,A.L.A.N與中環PMQ餐廳Famaland(前身SOHOFAMA)合作,在餐廳的一個房間出展:日間會成為教育大眾的數碼藝術展覽,而晚上則變身成為Immersive Dining Experience(身歷其境的餐飲體驗)@Living Canvas的數碼體驗式場景。
「我想用一些新的方法,推廣純素理念。雖知舊一代的觀念很難改變,但由小朋友開始,改變卻易很多。所以這個項目主要以教育為主,用新式的教育方法,希望大人和小朋友都會對此有興趣。」在90分鐘的晚飯中,除可嚐到以純素食材製成的料理,同時間透過現場的互動裝置,讓大家置身於亞馬遜森林中,認識不同動物,藉以推廣純素飲食,並增強愛護地球的意識,以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。